8月1日,在“破浪出海·智赢未来”知识产权护航高端装备产业发展交流会上,由福建省高端装备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组织,三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三明高新区”)向业界重点推介了其高端装备及新材料产业的专利布局成果与未来规划。
本次推介内容由泉州市装备制造业协会、三明高新区管委会科创局、泉州劲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联合编制,充分展现了区域协同创新赋能产业升级的强劲动力。
专利筑基主导产业创新生态
三明高新区科创局局长姜琳介绍,园区已构建起以高端装备及新材料为核心的产业体系,专利布局成效斐然。高端装备领域累计国内授权专利达1418件(占比99.5%),覆盖智能机床、自动化物流等关键技术,其中中国机械总院海西分院以322项专利领跑,带动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核心技术如B65G物料输送系统、B23Q机床控制装置等已形成“零部件—整机”完整产业链。
新材料领域沙县宏盛塑料以91项专利领先,三明科飞产气则凭借全球领先的硝酸钠造粒技术及水处理膜材料(C02F)、清洁工艺(B08B)等绿色专利勾勒出产业“绿色升级”路径,并通过整合废热回收(F28D)、废气处理(B01D)技术的循环经济专利链,助力打造低碳示范园区。
创新协同激活山海协作潜能
今年4月,三明高新区与泉州市装备制造业协会共建“福建省高端装备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开启了跨区域知识产权协作新篇章。双方整合泉州产业资源与三明创新要素,重点推进专利技术转化对接,联合开展“专利技术转化直通车”,定期发布成果并组织产学研对接;实现资源共享与服务协同,开放专利数据库、专家库及服务机构资源;加强高价值专利培育,通过专利导航引导企业精准布局核心专利,探索共建专利池;深化人才共育,联合举办培训活动培养复合型人才。此外,园区在现有年3亿元专利质押规模基础上,正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及“专利组合贷”,为技术密集型企业破解融资难题。
突破短板迈向国际创新高地
面对产业专利国际化布局相对滞后、部分技术领域存在短板等挑战,三明高新区正积极应对。园区着力构建“基础专利全球布局+改良专利国内确权”的全球保护网,通过PCT国际申请将核心专利布局至欧美、东南亚市场;积极落实人才公寓、子女教育绿色通道、医疗保健卡等政策,畅通人才引育保障通道,为产业升级注入智力活水;聚焦H01G导电材料、纳米改性等关键技术短板进行攻坚,推动产业向电子器件、新能源领域延伸布局。
未来蓝图绘就产业升级新篇
面向未来,三明高新区正依托沪明临港产业园(先导区科创中心)、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平台,推动产业向“高精度、高可靠、智能化”升级。园区将强化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的协同创新与融合,提升整体产业链竞争力;深化“智能化+国际化”双轨战略,助力“三明智造”融入全球价值链;并依托千亩龙湖公园及完备的生活、生产性服务配套,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产的现代化工业新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高地。
姜琳局长表示:“我们将以山海协作为纽带,加速专利技术红利转化,为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全力构建区域创新枢纽。”
此次由福建省高端装备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组织、三方单位联合编制的专利布局推介,充分彰显了三明高新区以知识产权布局撬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为福建省深化“山海协作”战略提供了生动的创新实践样本。随着区域合作的纵深推进,一个以知识产权为引擎的创新高地正在闽中加速崛起。